2020年春節(jié)之前,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的機電工程師邵進是個幸福的奶爸,夫妻恩愛,女兒乖巧伶俐,二寶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出生,邵進的朋友圈時不時更新著家庭生活的幸福瞬間。可這一切的平靜,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打破。
“老”工長當仁不讓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3時,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緊急調度會,決定修建雷神山醫(yī)院,中建三局獨立承建,中建三局一公司主力建設。邵進看到工作群里招募雷神山建設者的“英雄帖”,沒有絲毫猶豫,立馬回復:“7年電氣老工長,黨員,黃岡待命!”
接到上前線的電話通知后,邵進才反應過來還沒和家人商量??粗磉呥€有一個月就要生產(chǎn)的妻子和正在一旁玩耍、不到兩歲的女兒,以及正在里里外外忙碌的父母,邵進心里多少有些愧疚,支支吾吾半天才跟妻子說了自己的決定:“我讀書在武漢,工作在武漢,生活在武漢,武漢早已是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能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盡一份力,緩解現(xiàn)在的困境,我沒有理由不去。”
“我和你一樣是三局員工,還是一名老黨員,我們全家都支持你!走,一起回武漢,你參戰(zhàn),我和孩子們在家等你!”妻子干脆的反應讓邵進如釋重負,心頭一暖。當天晚上23時,他帶著父母妻兒踏上了返漢的旅程。2019年9月才拿到駕照的邵進第一次跑夜路,心中很是忐忑:“緊張得渾身是汗,原本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硬是開了四個多小時。”
次日凌晨4點,終于趕到武漢,安頓好父母妻兒,邵進1月26日早上7點準時到達雷神山項目報到,擔任雷神山醫(yī)院項目電氣責任經(jīng)理,主要負責隔離病房區(qū)和醫(yī)技樓室外電網(wǎng)主干電纜入戶、箱變及柴發(fā)設備調試、主干電纜敷設,最終實現(xiàn)向醫(yī)療區(qū)隔離病房及醫(yī)技樓的全面供電。
負重任宵衣旰食
雷神山醫(yī)院總建筑面積7.99萬平方米,相當于180個籃球場大小,醫(yī)療隔離區(qū)機電工程面積達到了5.22萬平方米,床位增至1500張,總體規(guī)模是火神山醫(yī)院的兩倍,但從開工到交付只有13天。
緊張的工期、繁雜的施工內容、分散的作業(yè)面……邵進的腦海里不斷盤點一個個施工“攔路虎”,他負責的施工區(qū)域涉及整個醫(yī)療區(qū)的用電,稍有不慎造成送電故障,將導致醫(yī)院所有設備無法正常運行,甚至會危及醫(yī)護人員和患者的生命。
頂著巨大的壓力,邵進開啟了“工地超人”模式,他深知,室外電網(wǎng)是個細致活,一個螺絲沒擰好,一個點沒接好都可能造成送電故障,而這些,除了管理人員做好計劃分好片,更重要的是要靠工人們手上的硬功夫。
邵進每天20個小時耗在工地和工友們在一起,平均每天沿著工地外圍走4萬多步,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扯著嗓子,“老王,你經(jīng)驗最豐富,帶帶年輕人,手下活一定要細些再細些!” “小李,這條回路要接在這個點上,不能連在那個點上;搭這條線路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交叉了……”說到關鍵處,他還親自手把手教。不到兩天,他的嗓子便完全啞掉了,但工友們記住了這個聲音沙啞的漢子,“他每天都會好幾次來到我們這個點,邊觀察邊指導,有時候話都說不出來,就直接上手演示,我們心里特別踏實,手上的活也快了很多”,一名負責電纜壓接的工友如是說。在邵進的帶領下,室外電網(wǎng)工程進展順利,6天便完成了電纜敷設及壓接工序。
狠“較真”上下齊心
在諾大的作業(yè)面上,有的工區(qū)完工早,眼巴巴的等著送電好進行下一道工序。很多同事找到邵進,讓他早點送電。“我的心情和你們一樣,但不能100%完全排除故障,我絕對不可能給你們工區(qū)送電!”他一方面斬釘截鐵的回絕大家的請求,另一方面加班加點安排人員排除送電故障可能性,“他把所有的作業(yè)面都記在心里,安排我留心他們的進度,讓我們檢測按照效率最高的方式來排計劃”,負責送點調試的楊衛(wèi)星說。
醫(yī)技區(qū)是整個醫(yī)院的“大腦”,設備多調試復雜,邵進提前和施工組對接,得知2月4日他們的設備全部就位,便將他們的送電工作排在了第一位,最終為他們多爭取了6小時的調試時間。
在排除送電障礙的過程中,最復雜的是解決接地短路狀況。在一次照明回路送電過程中,相線接地短路故障,旁邊兄弟催的急,有的同事說問題不大、這種情況也送電成功過,但邵進堅決反對。他帶著大家沿著幾百米的電纜一寸一寸“捏”,終于找到了原因!一顆不起眼的小釘子扎穿了電纜!“不找到這顆釘子,不做好絕緣,送電就有可能‘送命’!”
身先士卒的邵進用自己的拼勁和專業(yè)帶動了整個團隊,近50歲的老同志楊衛(wèi)星負責小組內的所有技術問題,有一次箱變切換時,因為涉及和高壓相關的操作危險性大,老楊同志一馬當先盯在了前面;25歲的韋順禹已經(jīng)參加工作兩年,有一次夜班找不到他人在哪,手機也關機了,到了早上的時候他回來一問,才知道他在材料堆場清了一晚上的電纜庫存量,沒有注意到手機沒電了。
上下同欲者勝。不到10天時間,邵進帶著這支不足5人的團隊完成了6臺柴發(fā)機組、12臺箱變的安裝,近300條回路及主干線6萬余米電纜的敷設,提前6個小時完成了北區(qū)隔離病房區(qū)及醫(yī)技樓的送電工作。兩天后,又完成了8臺箱變及4臺柴發(fā)機組的安裝,提前12小時完成送電檢測及故障排除工作,圓滿完成所有工作任務。
邵進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和守在家里的妻子視頻連線,“不要擔心家里,我們都等著你凱旋!”妻子的溫柔鼓勵讓他動力滿滿,等到工程全部交付,完成任務回家的時候,邵進的二寶也差不多要出生了。“老婆,娃的名字就叫‘邵克難’吧!我要讓他記住,武漢人、中國人在他出生的這一刻經(jīng)歷了怎樣的戰(zhàn)斗,又是多么的勇敢無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