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年末,庚子初春,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神州大地,一場阻擊病毒肆虐擴散的人民戰爭在神州大地打響。揚州建工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投入最優秀隊伍、最優質資源,咬定目標不動搖,連續作戰不懈怠,用眾志成城的“揚州速度”展開了一場與疫情的賽跑。
疫情就是命令
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我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正月初一,在接到搶修該院隔離區配套項目任務后,揚州建工控股公司迅速反應,調配資源,積極準備,次日就成立了200余人的防疫突擊隊,突擊隊員們告別親人,穿上工裝,日夜奮戰在施工現場,僅用10天就完成了原本2個月的任務,為醫護人員提供安全、可靠的隔離休息條件,筑牢了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2月3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嚴峻,揚州市委、市政府未雨綢繆,以“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理念,決定由公司再次突擊建設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倉頡山病區。“疫情就是命令,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不惜一切代價,克服一切困難,舉全系統企業之力,堅決完成任務。這是國企的擔當與責任!”建工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宏的宣言擲地有聲。
這是需要效率和質量的揚州速度,建工控股調集系統內精兵強將,揚建二公司、設計院、華發裝飾、揚建鋼構、建祥混凝土、揚建機電、市政、華建監理、華建物業配置優勢力量,協調各方資源,十幾個工種穿插作業而有條不紊,工業化建造搭梁架柱,全產業鏈優勢全面顯現!
項目建設,設計為先,當天上午接到工程建設的任務,下午經過一系列場地數據測量,揚建設計院經過一個通宵的鏖戰,一個由箱式板房和輕鋼結構相結合的倉頡山病區方案設計圖完成。隨后,揚建二公司、市政、建祥混凝土迅速進場開始場地平整、基礎澆筑、道路以及排水管道施工。同時,揚建鋼構充分考慮工期因素,多次與設計院溝通,調整至最優方案,最終采用鋼框架結構形式,結構材料均采用鍍鋅方管。
倉頡山病區建造時間短、任務重,采用了模塊化建筑的形式,設計理念先進。從倉頡山病區的局部平面圖可以看出,整個建筑是由80個集裝箱病房、36個醫護辦公區和其他功能性用房通過水平組合方式,形成了病房、衛生間、緩沖間、病人走廊、醫護走廊等不同的功能分區,基本解決了傳染病醫院的流線及分區問題。
項目建設物資由于疫情防控對外采購極其困難,幾乎來自系統內企業自產,對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要求很強,揚州建工控股公司正是順應工業化大趨勢,不斷加大全產業鏈布局力度,才成就了抗擊疫情的“揚州速度”。
時間就是生命
只有與疫情賽跑,才能牢牢把握防控阻擊戰的主動權。十五個日夜,建設者們同心協力、干勁十足,夜以繼日投身到現場施工、后勤保障等各項工作,高質量建成倉頡山病區,成為揚州戰“疫”的堅強支點!
倉頡山病區占地28畝,建筑面積6100平方米,東西長120米,南北81米,其場地有將近3米的高差。與疫情斗爭,拼的是速度,爭的是時間。數十臺臺挖掘機、推土機、自卸車等施工機械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從全市各處趕來,開始了場地平整、土方外運等工作,2個不眠的日夜,近30000方的外運工作全部完成。2月6日,正直會戰,又遇陰雨連綿,場地濕滑,130名鋼筋工人冒著惡劣天氣,開始了基礎鋼筋綁扎工作。150噸鋼筋在200多名鋼筋工的努力下,從制作到綁扎僅僅用了1天半的時間;2000方混凝土于2月8日晚全部澆筑完成,并連夜開始了128個集裝箱的吊裝工作,為各參建單位順利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揚建鋼構加工中心內,400余噸的總用鋼量,80多名制作人員分多班次連夜加工生產送往現場。建設一線,林立的吊機幾乎架滿了整個場地,常規鋼結構安裝28天左右的工期,在晝夜鏖戰、爭分奪秒中縮短到了5天內完成。
病區內全部水、電、暖通、消防和智能化設備安裝,以及與之相關的風管、支架、橋架、管線布設,被分割為6個施工管理區域,精干力量再一次被抽調進場,6天時間里,高峰人數達到600多人的安裝隊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協調、施工上的困難,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安裝任務。
建工控股系統的抗疫好漢,視時間如生命,互相協作、朝夕相處,歷經15天,病區內亮起了燈、水管里流出了水、風管中送出了風,倉頡山病區“生命動脈”全部打通!
黨員就是先鋒
建設現場成為了戰場,鮮紅黨旗在飄揚,共產黨員在攻堅,突擊隊員在沖鋒,以擔當詮釋使命,用行動淬煉初心。建工控股黨委在倉頡山病區建設指揮部成立臨時黨支部,集中黨員骨干組成突擊隊,共產黨員們在一線沖鋒陷陣、攻堅克難,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銅墻鐵壁。
由華建物業組派的一支秩序維護突擊隊負擔著項目建設現場體溫測量、秩序維護和消毒工作。隊伍中,一位有著15年黨齡和12年軍齡的老兵——徐小清,他曾經榮獲江蘇省軍分區以及揚州軍分區“抗擊非典”十佳先進個人。“如果醫院現場有需要,我立即報名馳援!我有過“抗非”的經歷,我有經驗!”2月3日,聽聞公司即將建設揚州市公共防疫突擊項目倉頡山病區擴建項目,徐小清主動請纓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江蘇華建物業共產黨員先鋒崗是徐小清檢查所有參建人員的一線窗口,每天要接觸大量人員。每天早上五點,徐小清和他的隊員們要趕在工人上班前到達工地,為他們測體溫、傳科普、守卡口,還要背起超50斤重的消毒設備,每小時一次對公共區域和來往進出工地的車輛門把手等接觸部位進行消毒,確保消毒全覆蓋、無死角,十幾天下來,他的雙肩都磨破了皮、內衣被消毒水腐蝕了三套。
華發裝飾項目經理蔣昭一直滿負荷地工作到臘月二十九工地放假,休息了三天的他,從搶修三院隔離病房,到接到參建倉頡山病區的緊急指令,蔣昭帶領項目部所有成員日復一日地投入到了更加緊張的擴建工程中去。2月12日是蔣昭女兒的生日,前一天晚上女兒再三叮囑爸爸早點回來。由于施工現場加班加點安裝集成衛生間,不同于往常的成品集成衛生間,初次進行此項安裝工作,加上現場交叉作業較多,蔣昭必須現場統籌并協調,等下班回家已經錯過了孩子的生日。
機電安裝項目經理童國軍,大年初二就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從改建病房樓到新建病區,至今已連續加班加點工作了整整25天。當他累得趴在椅背上睡著的時候,同事們體諒他,悄悄退出了辦公室,從工地上回來的同事見到后也都悄悄地繞門而過,都想讓他多睡一會。而嗓子早已嘶啞的他,打完盹,又精神抖擻地在現場“嘶吼”著布置任務……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倉頡山病區建設既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磨刀石更是試金石,他們率先垂范,勇敢地站在抗擊疫情最前線,使病區的建設者們凝聚起攻堅決勝的強大合力。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哪里有黨和政府召喚,揚州建筑鐵軍就沖鋒向哪里;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有揚州建筑人的身姿!(建筑行業信息宣傳工作通訊員: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