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西安市從重點環節突破,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時間由改革前的388天壓縮至80天。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為此,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通過“減、放、并、轉、調”等措施,梳理精簡5大類26種情形的審批事項,直接取消15個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事項,有9個事項下放或委托下級機關審批,有8個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有15個事項整合為5個審批事項,有4個事項轉變為政府內部協作事項,有6個事項調整審批時序,全面提升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效率。目前,西安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時間、辦理事項、申請材料分別由改革前的388天、35個、181件壓縮至80天、14個、25件,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天,企業和辦事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在去年全省二、三季度施工許可營商環境考核中持續排名第一。
此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加快整合建設具備“多規合一”業務協作、在線并聯審批、統計分析、監督管理等功能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目前,初步完成與省政務服務網、省投資在線監管平臺、市“多規合一”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市大數據平臺、市中介服務超市平臺、工程建設交易平臺等6個系統的對接,基本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
同時,統籌整合各類規劃,劃定各類控制線,按照國家審批管理系統數據標準要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加快對接項目用地紅線、三區三線、影像數據、行政區劃等信息,構建“多規合一”空間規劃信息平臺。目前,已完成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和文物保護規劃、地鐵建設規劃等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可以通過審批管理系統查閱各類規劃數據,基本具備開展“多規合一”業務協同的基礎條件。(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