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驅動企業發展,智慧賦能生產升級。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使企業快速提升BIM、智慧工地等新技術應用能力,全面實現項目管理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推動項目精細管理落地,真正實現“降本增效”,幫助全市施工企業進一步轉型發展,2019年4月24日,重慶市建筑業協會舉辦了“施工信息化 建筑未來”公益講座,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建筑業協會信息化分會協辦講座。
重慶市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祁仁俊在講座開幕式上致辭并接受中央電視臺、重慶電視臺、重慶晚報等媒體專訪。來自全市245家建筑施工企業的總經理、總工程師,分管生產、工程副總經理,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程師等共計530余人參加講座。
祁仁俊在致辭中指出,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但傳統的施工現場管理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高、效率低的問題依然突出,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施工方式不能滿足施工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施工生產不能實現動態管控。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如何讓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有效的管控手段執行落地,從而創造價值,是每一家施工企業當前面臨并且亟需解決的問題。他強調,在國家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需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用以建造活動綠色化、建造方式工業化、建造手段信息化、建造管理集約化和建造過程社會化為特點的新型建造方式,取代傳統落后的建造方式。
他指出,重慶市建筑業協會一直致力于推動建筑施工企業和行業信息化建設,特別是近年來通過舉辦建筑業10項新技術新版培訓,評選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舉辦BIM技術應用現場觀摩會,開展建設工程BIM技術應用成果競賽等方式,在推動BIM技術應用、智慧工地建設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協會將“BIM技術應用促進會”更名為“信息化分會”,以此進一步推進全市建筑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協會舉辦此次“施工信息化 建筑未來”公益講座,正是希望通過交流學習,加強前沿技術在工程建設行業的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工程建設科技進步與創新。
講座上,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智亮從信息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建筑業數字化發展歷程進行講述,提出BIM技術作為建筑業數字化的基礎、智慧建造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并認為數字建筑將為數字城市發展提供基礎數據。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質量監督總站總工辦主任谷軍從我國信息化發展及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驅動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分享了《基于信息化大數據的智慧建造問題分析》,同時也明確了重慶2019年智慧工地政策要求,更好的指導企業智慧工地的落地。
北京住總集團管理駕駛艙及項目智慧工地項目執行經理雷振以智慧生產為例,分享了生產計劃、生產跟蹤、生產分析、生產決策整個生產管理的PDCA全流程,以及解決方案的具體落地情況。
中建三局約克郡項目安全總監兼工會主席謝永誠以約克郡項目數字化建設為例,分享了BIM技術、智慧工地等新技術在企業、項目應用的背景,數字化平臺建設思路、節奏、難點、解決方案、應用價值及同行推動建議。
講座開始前,主辦方還在外場精心設置了數字施工產品體驗區。智慧生產、BIM施工“智慧工地”、智慧安全、智慧物料、智慧勞務等示范項目,以及數字中國——BIM+智慧工地全國示范項目基地等,讓與會嘉賓切身感受到數字化給施工管理工作帶來的進步和改變。
講座期間,舉行了“數字中國——BIM+智慧工地全國示范基地”啟動儀式,祁仁俊、王先軍等共同啟動按鈕,拉開了BIM+智慧工地全國示范基地建設的序幕。(供稿人 皮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