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召開全省建筑業工作會議,江蘇省省長李學勇為這次會議作出批示,要求建筑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建筑強省目標,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副省長何權在會上就當前和今后的工作做了重要講話,并提出江蘇建筑業“十二五”目標:即力爭全省建筑業經濟總量在“十一五”基礎上翻一番,達到2.5萬億元。
何權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建筑業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建筑業改革發展的新趨勢和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優化結構、拓展領域、壯大實力”的要求,著力在“四個更加突出”上下更大功夫,即:更加突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促進建筑業做強優勢、做大規模;更加突出建筑經濟發展質量,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更加突出科技進步,全面提升行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更加突出節能環保、資源利用和綠色施工,充分發揮建筑業在節約型城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力爭江蘇省建筑業經濟總量在“十一五”基礎上翻一番,達到2.5萬億元,其中省外產值突破1萬億元、外經營業額突破100億美元,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建筑業結構調整實現重要突破,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總產值超500億元的縣(市)達10個以上,一級資質以上企業超過1000家,營業額超100億元的企業達30家以上,培育兩家以上超500億元的企業集團和一批百億元規模的建筑產業園區,率先實現建筑強省建設目標。為完成上述目標,江蘇省政府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業發展率先建成建筑強省的意見》,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里的部署,緊密結合實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突出重點、統籌實施,要全力以赴做好以下5項工作:要著力推動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要大力推進建筑業科技進步與創新;要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鞏固和擴大國內外建筑業市場份額;建立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建筑行業規范化水平;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努力為建筑強省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何權強調,建筑業是江蘇省國民經濟傳統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和優勢產業,“十一五”期間在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各市、縣(區)有關部門和建筑行業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建設建筑強省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主要表現為穩增長、促發展。五年來,全省建筑業總產值以年均20%以上的幅度增長,繼2009年江蘇成為全國首個建筑業年總產值超萬億元的省份后,2010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達1.29萬億元。蘇中、蘇南、蘇北建筑業各展所長、競相發展,建筑強市(縣)不斷涌現,2010年建筑業產值超1000億元的省轄市達5個、超100億元的縣(市)達32個。目前,江蘇建筑業高等級企業數量、市場份額和利稅總額等主要指標,以及獲得魯班獎、國優獎的數量均居全國第一;調結構、促轉型,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初步成效。全面啟動實施科技興業、人才強企、傳統產業升級“三大計劃”,先后取得435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和國家級工法。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大幅度提升,全省一、二級注冊建造師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關鍵崗位和主體工程持證上崗率分別提高到80%和70%。一大批優勢建筑企業進入大型基礎設施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工程施工領域,具備了在低碳、綠色、新能源等領域的施工能力;大力發展節地、節水、節材和智能、綠色環境建筑,全省新建建筑節能設計率、執行率分別達100%和98.4%,位居全國領先水平。同時,積極創新建筑企業經營管理方式,高等級資質企業初步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資本運作能力明顯提升,兩家企業成功上市,6家企業進入上市前輔導期;抓改革、增活力,建筑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深化建筑業管理體制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市縣建筑業主管部門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建筑企業股權有序流轉、股東進退有序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建設方式逐步實現由單純工程施工向工程和項目管理總承包轉變。在鞏固擴大省內建筑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市場,2010年實現省外建筑業總產值5000多億元,累計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建筑外經營業額超億美元的企業達到13家。在上海世博園區建設中,江蘇是承接項目最多的省份,充分展示了江蘇建筑鐵軍的良好形象。
會上,還宣讀了江蘇省政府關于新命名泰州等4市為“建筑強市”,高淳等10縣(市、區)為“建筑強縣”,常熟等9縣(市、區)為“建筑之鄉”和表彰建筑業優秀企業的決定。來自該省13個市及縣(區)行政主要負責人,行業主管領導,優秀企業代表500多人參加會議。(來源:《建筑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