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17日,“2012中國建筑典型”大型調研專家組在組長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李里丁和副組長湖南省建筑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正來、長沙市建筑業協會會長何贊斌帶領下走訪了陜西、湖南兩地的多家建筑企業,詳細了解各個企業的發展歷程與特色,研討了企業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困難與阻礙。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高小平和長沙市建筑業協會會長何贊斌分別對陜西省和長沙市的建筑業發展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同時也概括總結了目前兩地建筑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他們表示這些問題多是全行業層面的問題,其解決也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高小平重點介紹了陜西建筑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分析說,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陜西在學習建筑強省(市)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將建筑業作為重點產業來培養的得力做法。同時表示陜西建筑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在城鎮化建設、品牌塑造、“走出去”等方面都將大有作為。
何贊斌則表示長沙建筑業近年來在規模總量、結構調整、建筑勞務經濟持續發展、行業誠信建設、監管執法、建設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加強,但在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企業市場競爭力、人才素質、科技創新水平、股本結構等方面還存在不高或不合理的地方,各建筑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調整經營結構、轉變發展策略。
此次調研對各類保證金的收取、工程墊資現象、工程款拖欠、建造師的規模與考核方式、建筑業的利潤及負擔等問題進行了集中討論。例如在保證金收取問題上,與會人員認為從規范和保障市場秩序、維護各方利益的立場上,保證金的收取無可厚非,但應充分考慮行業特點、企業特點,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更為合理的制度,如可對誠信企業取消履約保證金或在企業間實行同業擔保等等。又如目前建造師的數量與規模不能滿足企業工程項目的需求,不僅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也滋生了投標造假等惡劣行為。而且目前的建造師考核制度并不能真正地挑選出優秀的項目管理和施工人員,形成了“能干工程的沒有證,有證的干不了工程”的怪圈。
調研期間,5家典型企業關于企業特色與優勢的闡述也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好評。中建五局的標準化、精細化、系統化的現代管理模式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陜西建工集團五公司超強的品牌意識和服務理念為企業贏得了聲譽、拓寬了市場;陜西恒業建設集團憑借其獨特的勘察、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使其很快成為陜西民營企業的生力軍;湖南高嶺建設集團則在項目管理,特別是質量安全管理上狠下功夫,同時在關心關愛員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湖南長大建設集團的多元化經營為企業的壯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讓人印象深刻。(中國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