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近些年我對建筑節能工作比較關注,所以很高興能夠參加建筑節能年會。首先祝賀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的工作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祝賀年會的召開,同時也向多年來在建筑節能方面努力工作的同志們表示敬意。
在去年的全國政協“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記者招待會上,我對于建筑節能講了兩句話,一句話是建筑節能在全社會的節能工作中舉足輕重,另一句話是加大建筑節能工作的力度刻不容緩。我用了這么兩個詞,一個叫做“舉足輕重”,一個叫做“刻不容緩”。兩年了,我今天還想再講兩句話,一句話叫“勢頭強勁”,跟兩年前不一樣了,變化很大,勢頭強勁;但是千萬不能松懈,所以第二句話叫做“任重道遠”。希望這兩句話能夠符合我們建筑節能工作當前的形勢和任務。
先說第一點,“勢頭強勁”。我想,有這么幾個方面,標志著建筑節能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好形勢、好機遇。
第一個標志是黨和國家極端重視節能工作,把節能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短短的幾年當中,黨和國家的領導同志就對這個問題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回顧:2004年3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時候,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不久他又提出我們要建設節能省地型的建筑;第二年,2005年3月,又把建設節約型社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節約資源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不僅是國策而且像人口政策一樣作為基本國策。這樣,2006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就把節約資源和能源工作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最近,國務院又作出了一個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從這一回顧中可以看到,在2004到2006這三年的時間里,我們黨和國家對節約資源能源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在“十一五”規劃當中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這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個標志是節約資源能源,包括建筑節能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都已經確定。在節約能源的指導思想中明確地提出,核心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結構調整、技術進步是節約能源的根本。在節能工作的原則中明確地提出,要繼續執行開發和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就是節能。這些方面的內容都以國務院決定的形式確定下來了,成為了今后的行動綱領。
第三個標志是節能的目標明確具體。全國節約能源的目標我不說了,大家都很清楚了,建設系統要在十一五期間節約標準煤為1.01億噸,對于節能的目標作出這么明確的數量上的規定,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
第四個標志是這幾年來建筑節能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體制和機制上有了一些重要的轉變。我特別強調要實現建筑節能的目標必須建立幾大機制:一個是市場機制,就是要真正調動起市場主體自覺節能的機制;還有一個就是約束機制,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第三個是激勵機制,財政上的、稅收上的優惠。我覺得建設部這幾年來有兩個方面的重大舉措,為建筑節能工作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第一就是我們全國各個地區和不同種類建筑的節能設計標準,基本上建立起一個標準體系。還有一個就是建設部等幾部委最近作出決定,采暖費要在兩年內實行暗補改明補。冬季實施采暖的,全國得有幾千萬戶吧,這非同小可啊!我們提出供熱體制改革這件事情大概醞釀有近十年之久,建設部和幾部委下了很大的決心,現在終于要實行了。前幾年我對建筑節能形勢很不樂觀,很擔憂,我想既有建筑400億平方米有待改造,每年新建20億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又基本上是耗能建筑,長此下去怎么辦呢?這幾年,在中央和國務院的關心、指導下,建設部和有關部門采取了若干項重大舉措,形勢大有轉變。在國務院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中,對于激勵機制的建立有很多具體的提法,在財政上、稅收上,相信不久也會有具體的政策出臺。也就是說,市場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這種體制機制上的轉變,能夠保證建筑節能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體制已經開始建立。
第五個標志是國務院的決定對行業協會在建筑節能工作中的任務作了明確的規定。要求行業協會要協助政府做好行業節能管理、技術推廣、宣傳培訓、信息咨詢和行業統計工作。同志們,對于我們搞節能工作的,國務院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就是我們的“經”啊,我們今后若干年的任務就是念好這本經。我認為,以上這五個方面標志著建筑節能工作勢頭強勁。
下面我講第二句話,叫做“任重道遠”。
同志們,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現在的差距也是驚人的,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只不過是重復一下。我們冬季采暖的能耗,與歐洲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是他們用能的2到3倍。全國40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如果我們把農村那塊暫且不算,光算城鎮的,大概也接近200億平方米吧!這些年來,實際上既有建筑已經不是400億平方米了,這個數字是2003年的,近三年每年又建了20億平方米的建筑,根據最樂觀的統計,其中有20%是節能建筑,那么還有80%,一年還有15億平方米是高耗能的建筑,同志們這個差距太大了!那么怎么辦呢?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呢?我想結合我們協會的職能,對如何配合建設部和有關部門做好工作,提幾點希望、幾點設想,供大家討論和參考。
第一,要提高節能工程的質量和效率。新建筑的節能設計和施工,以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的各個環節,包括材料的生產、選用,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都要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增加技術含量,實施技術集成,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確保節能效果穩定可靠。簡單來說就是降低成本、確保質量、提高效益。我們的能耗之所以這么高,我們的能源利用率之所以這么低,就是因為我們的生產方式是粗放的。如果我們再用“高投資、高耗能、高污染”這種“三高”模式來搞節能工程,那不是天大的笑話?不是莫大的諷刺嗎?我不是在這兒一般地說說,全國這么大量的建筑,一年有近20億平方米的新建筑要搞節能的圍護結構和供熱系統,質量要是不好將來怎么改造?我曾經在北京市工作,想起北京的既有建筑要進行節能改造我都頭疼,每棟建筑都要搭腳手架吧?都要“穿棉襖”吧?同志們咱們一定要把這“新棉襖”做好,不要過幾年再換一層棉襖,那怎么得了啊!所以建筑節能改造工程,必須降低成本,確保工程質量,提高效益。
第二,要為新體制的建立,特別是供熱管理體制改革,創造技術物質條件。通過供熱體制改革來實現建筑節能的目標,有兩大關鍵,一個關鍵是“暗補”改“明補”,就是讓用熱的人像用水用電一樣,自己付費,多用多交錢,少用少交錢。所以第一是要暗補改明補,把它商品化、貨幣化。另一個關鍵是要有供熱計量,否則的話把供熱費發給大家了,“暗補”改“明補”了,但用熱還是大鍋飯,怎么能節能呢?這二者缺一不可。那么現在到底我們應該向全社會、向各類建筑推薦什么樣的計量方式,必須盡快確定。這是供熱體制改革的技術支撐,你沒有這個怎么行呢?我們應該推薦哪種計量方式和器具?這種器具現在有沒有標準?產品有沒有認證?誰來認證?根據什么認證?同志們,如果沒有這些,報紙上說的實行了供熱體制改革以后就可以節能30%那是做不到的。協會應該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第三,要推動各類建筑優化用能結構,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推動各類建筑優化用能結構,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示范,比如說太陽能,還有淺層地熱。我們有些技術人員可能是過于追求完美,總是覺得這個也困難,那個也不行,我看在這方面,要解放思想,要下點功夫。美國是個耗能很大的國家,布什在今年的總統國情咨文中提出,他們要在2025年減少75%的中東石油的使用量。歐盟制定了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計劃,日本也有一個減少使用石油的年度計劃,都在減小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歐盟還在上個世紀末確定了100個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城鎮的規劃。我認為,我們中國對太陽能、淺層地熱的利用跟我們建筑的發展不相適應,我不是說現在就提出一個多么多么大的數量,但是現在這種不相適應的狀況亟待轉變。我們要以高度的緊迫感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工程,加快取得經驗來促進它的商品化。
第四,要協助有關部門培育技術服務體系。我們要推動一些有基礎的單位,轉換機制,創新模式,拓寬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來搞能源服務。比如說用能和節能效果的檢測,一個單位的節能方案的評估,比如協助一些建筑單位制定節能方案,替業主進行節能工程的驗收。總而言之,節能工作更進一步開展起來以后,全社會對節能服務的需求一定是非常大的,但是你讓社會上各個單位都懂節能是不可能的,一個學校、一個醫院、一個機關,這怎么可能呢?他們會提出請你來幫我做,對我現在用能情況進行評估,看看我的潛力在哪里?我愿花多少錢,實現一個什么目標,你來幫我做一個方案,最后幫我實施、幫我驗收。這個我不用多解釋,大家比我清楚,這同時也是在座很多單位的商機,大家要捷足先登。
第五,要積極參與建筑節能技術政策的研究,協助國家不斷完善標準規范。我一直和節能專家們討論,我們要實現節能50%的目標,北京等幾個先進城市要實現節能65%的目標,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以某一年的設計標準為參照系。實際上大量的建筑不一定達到了當時的設計標準,這種提法是一種口號,在操作上必須落實到技術指標上。在設計標準上把傳熱系數定了,要求各類建筑都達標,是不是更科學呢?是不是一定要分兩步走,像北京市那種做法是不是更經濟呢!以杭州為例,杭州“十一五”期間要實現節能50%的目標, “十二五”要力爭實現65%的目標,你怎么辦呢?你有一批建筑在2010年前穿上一個“棉襖”,實現了節能50%,請你注意,再有5年你就得節能65%,就是說,你在幾年之內又必須換一個“羽絨衣”。如果這么辦,那么節能65%比節能50%要多花多少成本?這樣在幾年之內一件一件的換,是不是更浪費?我認為這是一個技術政策問題,應當認真研究。值得欣慰的是楊司長告訴我他們正在修訂標準,力爭使標準更加科學化。再有,要分清難易和輕重緩急,對于建筑物竣工以后不好更改的,必須要求設計、施工都要嚴格達標,有的則可放手讓用戶自己去辦。比如門窗,用戶自己特別關心,要考慮防噪音、防灰塵,當然也要考慮節能,如果密閉性不好,裝修時大都換成性能好的了。而墻體就不同了,是用戶自己辦不了的。所以新建筑圍護結構必須達標,一點不能打折扣,也可能就是把“苯板”加厚一點而已,并不復雜,也多花不了多少錢。我專門把北京市節能辦的同志請到辦公室,我說,你們好大膽,你們怎么就敢提出提前實現節能65%呢?你們就這么有錢嗎?其實他們是有一筆帳算的,比分兩步走是大大劃算的,是科學的。因此,我認為要積極地參與技術政策研究。你們有的是科研單位,有的是大學,有的是企業,都要積極研究建筑節能到底怎么做合適?我們全國幾百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一年20億平方米的新建筑,這么大的節能工程,如果不科學,搞短期行為,技術政策有嚴重缺陷,那將給國家造成多大浪費?如果我們的口號是節約資源、能源,而具體的做法是浪費資源、能源,那不是南轅北轍嗎?
第六,我們搞建筑節能的同志要關心新農村建設。每年20億平方米的建筑中有相當的數量是農村的建筑,農民缺乏節能知識,把我們老祖宗積累下來的一些節能的經驗也扔掉了。我前幾年去黑龍江檢查抗災時,發現有些地區要提高保暖性能就知道一味加厚墻體,甚至搞到60的墻。老祖宗都知道搞夾心墻,都知道搞什么火墻、火炕等等,現在連這些都扔掉了。這里我只是舉個例子,說明農村缺乏節能知識。我們建筑節能的科研單位、大學、企業和建筑材料生產單位要關心新農村的建設。農村的建筑節能是半壁江山,如果沒有農村的建筑節能,我們任務只是完成了一半。而農民呢,尤其是寒冷地區,又是在那么一個惡劣的環境下生活,我們為什么不能把科技帶給他們?
節能工作“任重道遠”,我提出這么六點,希望我們協會今后在這些方面來更好地配合建設部和有關部門把建筑節能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建筑節能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