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今天,中國建筑業協會會同11家行業建設協會召開發布會,公布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首先,我代表本次活動組委會和中國建筑業協會,向出席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向支持和參與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評選活動的各行業建設協會、各地區建筑業協會和廣大企業表示衷心感謝,向為新中國建設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建設者們表示崇高敬意!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在建設領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智慧勤勞的先輩,建造了眾多風格獨具的經典工程,萬里長城、故宮、都江堰、趙州橋等等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令世人高山仰止。
新中國成立后,建筑業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為了迅速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國家把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入到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南京長江大橋、成昆鐵路、劉家峽水電站等相繼建成,這些工程為我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設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廣大建設者繼承和發揚傳統技藝,學習和借鑒世界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建造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民族風貌的經典建筑。以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為代表的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上海展覽中心等都建成于這一時期,它們以獨特的風格、優良的質量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至今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是我國建設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鼎盛時期。1980年4月,鄧小平同志指出,建筑業是可以為國家增加收入、增加積累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小平同志的談話為建筑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確立了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筑業作為城市改革的突破口,率先進行全行業的改革。三十年來,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平均保持在5.5%以上。建筑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也不斷提高,寶鋼一期、秦山核電站、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載人航天發射場、西氣東輸、青藏鐵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以及奧運會場館工程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所達到的先進水平,已為國內外業界所公認,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每一項都是一座記錄著建設行業廣大職工為祖國奉獻的歷史豐碑。這些工程生動地展示了建設事業60年來的巨大成就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文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們的建設充分體現了廣大建設者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60年來,這些精神傳承不絕并發揚光大,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建設者辛勤工作,開拓前進,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回顧新中國建立以來建設事業這一段短暫而輝煌的歷史,我們感慨萬千,正是偉大的時代成就了這些經典工程,正是這些經典工程為新中國增添了榮耀。正因為如此,我們當代建設者有責任把這一切通過今天這項活動宣示于全社會,讓全國人民了解建設行業廣大職工為共和國做出的貢獻,同時向全國人民表明我們繼承前輩創造的精神財富,建設更多精品工程的決心和信心。我認為,這就是我們開展這次活動的宗旨。
同志們:成就載入史冊,征程未有窮期。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把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和美好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